近日,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2024年海南省優秀人才團隊名單,入選團隊可獲資助1000萬至2000萬元。這些團隊的研究方向涵蓋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、生物醫藥、生態環保等,將助推海南自貿港建設相關領域提升創新創業創造能力,引領帶動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開展優秀人才團隊申報評選工作,是我省積極推行人才發展激勵舉措的一個縮影。
人才是海南自貿港建設最大的短板、最緊缺的資源。過去一年里,海南緊緊圍繞建設“三區一中心”戰略定位,持續創新優化人才政策,構建更加開放的引才機制,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,著力提升人才服務保障水平,全年共引進各類人才17.4萬人,為自貿港建設提供堅強人才支撐。
持續改革
激發人才發展蓬勃活力
去年3月,“海南自貿港政策解讀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(第二場)——“重點人才政策”專場舉行,發布系列人才政策迭代升級“大禮包”,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——
針對人才工作存在的突出短板,海南從人才引進、培養、創新創業、使用激勵、服務保障以及國際人才管理6個方面精準發力,全方位優化完善、提檔升級人才政策;
針對用人單位和人才反映的“授權不充分”“管得過多”等問題,海南圍繞編制、崗位、經費、薪酬等方面精準提出授權事項,并聚焦不同單位差異,提出系列“授權松綁”舉措;
如何有效支持和保障省本級單位引進急需緊缺人才?海南明確,由省級機構編制部門在本級事業編制總量內,確定一定數量的“周轉編制”,用于省本級事業單位一定期限內通過“先進后出”方式補充急需的高層次人才。
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評價體系,是激發人才活力的關鍵。
將A、B、C、D、E類高層次人才認定權全部下放給市縣、園區和重點用人單位,并進一步優化認定程序,強化事中事后監管;將中小學教師高級職稱評審權下放至各市縣和省一級甲等學校;支持海南醫科大學探索普通人才“常規通道”、優秀人才“快速通道”職稱晉升方式……過去一年,我省縱深推進人才評價改革,引導廣大用人單位更好地發現人才、培養人才、使用人才,做到人盡其才,才盡其用。
去年,我省還持續深化基層教育衛生專業技術人才激勵機制改革,推動基層招錄2400余名教育衛生人才,7000余人參加城鄉人才雙向交流,發放人才鄉鎮工作補貼5800余萬元,交付人才安居房、周轉房1700余套,有效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,促進人才安心在基層一線建功立業、施展才華。
緊盯需求
全面提升人才引培質效
省領導帶隊并作推介宣講、線上線下同步開展、“點對點”“面對面”靶向引才……去年10月,海南在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武漢等城市舉辦“匯聚海南·四城同辦”校招活動,近600家用人單位攜1.4萬余個就業崗位前往四地多所重點高校,吸引了大批人才的目光。
“活動效果良好,我們收到了50多份簡歷,計劃引進一些重點高校畢業的碩博人才。”海南省航天技術創新中心執行主任李曉明說。
活動緣何如此受求職者青睞?一個重要原因在于,我省結合所在高校專業優勢,聚焦我省人才以及項目、團隊需求情況提供參招崗位,全力以赴為更多青年人才提供施展才華本領的舞臺。
過去一年,海南以更開放的姿態向海內外廣大人才發出召喚,先后舉辦返鄉人才對接會、“海南學子·就在海南”等引才留才活動260余場;進一步優化引才項目,制定實施領軍人才、團隊人才、柔性人才、國際人才引進項目;加大引才獎勵力度,將協議引才、引進境外人才疊加獎勵等內容納入獎勵范圍,向相關單位和個人發放引才獎勵超過160萬元。
實施人才戰略,既要重視“天邊”,亦不能忽視“身邊”。
去年8月,海南藍島環保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相關單位評審,正式設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,這讓該公司負責人孔彤十分振奮。
“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為公司新增了一個引入高水準人才的優質平臺。我們將努力吸引更多優秀博士后人才加入,為他們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,讓他們更好地在公司技術研發、產品創新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。”孔彤說。
一年來,通過實施博士后倍增計劃,我省推動在站博士后人數首次突破500人;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個,為歷年新高;首次在航空航天產業、旅游業領域布局博士后站點,實現四大主導產業和三大未來產業全覆蓋。
2019年,海南出臺實施南海育才項目(原“南海系列”育才計劃),定期開展“南海創新人才”“南海創業人才”“南海工匠”“南海鄉土人才”評選。如今,該項目已評選三批次,培養對象超過1000人。
“去年,我們對南海育才項目第一批培養對象開展期滿考核,參與期滿考核人才專業覆蓋四大主導產業、三大未來產業以及數字經濟、新能源等領域,既囊括已有所建樹的成熟型人才,也不乏嶄露頭角的發展型人才。”省委人才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第一批培養對象在培養期內入選國家級人才項目15人,獲得國家級獎勵14人,主持完成(或在研)國家級重點課題項目380余項,合格率為99%。
海納百川
著力推進人才對外開放
1月23日,在東方市人民醫院,25名海南醫科大學留學生參與該市醫療衛生健康集團組織的面試,最終5人脫穎而出,與當地醫療機構現場簽約,未來將留在海南從事醫學事業。這標志著,我省首個推動國際人才選聘計劃正式落地實施。
海南著力推進人才對外開放,構建起與國際接軌、體現中國特色、符合海南定位的國際人才服務管理體制,吸引集聚大批國際人才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。
單向認可境外職業資格清單進一步擴容——由原來的219項增至337項,覆蓋國家和地區由原來的23個增至40個,開放程度居全國前列。目前已有70余名境外人員通過職業資格考試、200余名人員境外職業資格獲得認可。
人才合作交流進一步強化——出臺人才國際學術交流活動資助辦法,大力支持國際化學術交流活動;搭建人才交流互動平臺,確定首批4家外國專家書屋建設單位,舉辦2024年中國種子(南繁硅谷)大會、國際青年英才海南交流會、僑海青年發展大會等活動。
外國人工作許可制度進一步創新——推動省內各市縣開展外國人工作許可互認,簡化外國人來瓊工作手續;對境內用人單位辦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,根據信用情況實施分類管理。
國際人才環境進一步優化——完成外國人新版永久居留身份證“五星卡”升級改造任務,持卡外國人可享受住、行、消、金、保、游便利;編發外籍人才在瓊服務手冊,積極做好外籍人才住房公積金繳存、結匯換匯綠色通道、駕照互認等工作。
狠抓落實
傾力解決人才后顧之憂
“學院工作人員提前與我聯系,為我辦理了住房租賃,讓我下飛機后便能直奔住處休息,真正感受到了賓至如歸。”回憶起去年10月剛入職學校時的場景,海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趙彥春依然記憶猶新,對學校人才專員的貼心服務豎起了大拇指。
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。政策落實得好不好,廣大人才最有發言權。去年省12345熱線共受理涉及人才相關訴求94346件,辦結94209件,辦結率99.85%,回訪實際參評滿意率97.19%。
過去一年,海南優化完善人才服務保障措施,著力為人才提供高效、便捷、貼心服務,在瓊人才獲得感、幸福感、歸屬感顯著增強。
為確保人才服務保障政策順利落地,海南建立推進人才政策落實機制,組織相關部門開展監督檢查,督促解決人才政策落實“最后一公里”問題。
為符合條件的C類以上人才分配人才公寓,為A類人才兌現一次性人才補貼,為7000余名高層次人才辦理商業健康團體保險;省級人才服務平臺辦理人才服務事項2萬余人次,其中認定高層次人才9000余人次,累計認定人次超過6.2萬;共為3.4萬余人發放人才住房補貼……一個個數據的背后,折射出我省人才服務保障質量逐步提升。
以更加積極的舉措發現人才,以更加開放的胸懷使用人才,以更加有效的政策保障人才,干事有平臺、成長有空間、發展有未來的海南,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人才紛至沓來。2018年4月至今,全省已累計引進各類人才85.1萬名。